2、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,培养学生的驱动力是一种常用的方法,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。竞赛驱动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,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,拓展学习的视野和眼界,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、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。 从教师角度说,竞赛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实践活动结合理论基础的教学方法,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在这里,参赛题目的确定、完成及其评估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,教师由传统的“主角”转变为“配角”,旨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。 从学生角度说,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,而是根据竞赛需求来学习,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。在统计学类竞赛中,深入学习高频使用的基本统计理论与方法体系,根据拟定的参赛题目,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,打破专业课程间的学习界限,提升学习能力、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,并将这些能力充分应运于日常学习,培养学生主动学习、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。 例如,在2017年参加“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”的过程中,调查方案及问卷调查均由学生自己设计,在方案通过后,学生亲自在兰州市各区发放调查问卷,再通过数据分析及统计研究,最后完成整个参赛作品,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仅起到引导的作用,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、能动性和创新性。 |